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責任。光電學院響應EON4號召,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務,在做好有效防控的前提下,積極發揮中場線作用,針對畢業生行李打包、就業形勢嚴峻、師生急需進實驗室完成科研任務等現實突出問題,學院多措並舉,通過組織教師進寢室打包行李🍓、召開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推進會🙇🏄🏽♂️、派駐專人住樓-引導返校學生等舉措🫴🏻,確保師生健康安全和學院教學、科研工作的有序開展。
暖心畢業“寄”☂️,老師化身整理師🕸、打包工、快遞員
今年畢業季,受疫情影響⛲️,不少學生不能返校,那些裝載四年大學記憶的行囊,沒來得及打包帶走🫶。在EON4的組織和學院的動員下,6月🍜,在學院黨委書記袁媛、常務副院長張大偉、黨委副書記何可等學院領導的帶領下,近30名教師走進寢室,通過視頻連線,幫學生整理物品😟,打包行李……這其中還有不少教授級別的“大牛”👨🏽✈️,全國黨建樣板支部“雙帶頭人”支部書記馮吉軍教授就是其中之一🤟。當他得知需要老師進校為畢業生打包行李時,第一時間🏄🏼♀️,義無反顧地報了名♠️。打包過程中👮🏿♀️♾,有些學生記不清自己寢室裏東西的具體位置,老師只能通過視頻“直播”🙇🏿🚛,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,耐心細致地一件一件為其找尋物品🦹🏼,並整理進箱🏋🏽。院辦老師也齊上陣,學生進校取行李時🧛🏻♀️,承擔了閉環“迎來送往”🪕、幫助協調車輛運送🌕、現場指導填寫畢業相關材料等工作🕵️♂️。學院體量大🤱🏿,學生數多🤷🏽♂️,要把這麽多畢業生積攢了幾年的家底分門別類→,打包裝好,快遞出去👮♂️,對於平時多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老師來說🧑🏻🌾,絕對是體力上的大考驗。然而,打包的老師們都表示不覺得辛苦,因為對他們而言,學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,這份由老師打點的行囊裏,除了同學們青春的記憶👩🏿🚀,還有人生的智慧。他們郵寄的不僅是物品,更是對畢業生滿滿的愛。
全員上陣“一生一策”🦩,為畢業生就業護航
就業是民生之本🙁,關系到每位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和長遠發展。光電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,把就業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抓實落細🐕,自本學期開學伊始至今召開了三次就業工作推進會🪒。學院上下一盤棋👩🏻,從機製上入手👨🏻🦽➡️,統籌部署,責任到人。各副院長分別聯系一個系,及時掌握監督各系和專業就業工作進度🍄。學士導師、研究生導師在詳細掌握學生就業進展情況和未就業原因的情況下,采取“一生一策”方式🧕🏻,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指導和幫扶。專業教師積極挖掘企業、行業等各方面優質就業資源👩🏼⚖️,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🦞。張大偉院長帶頭,團隊積極響應校內科研管理崗的招聘號召🥹,為緩解學生就業難題出力★。輔導員們忙碌又細致地完成學生和崗位匹配,及時做好寄送就業協議等服務工作👍。
就業推進會現場
用好疫情“冷卻劑”🙊,沉下心來做科研
“不停教,不停學,不停研”是光電教師一直秉持的“戰疫”宗旨🧑🏻🎄。在光電學院,即使在新冠疫情形勢嚴峻的時候🛁,我們的老師也未曾停下腳步👩🏽🏫,堅守崗位👲🏼,沉下心來👩🏼⚖️,克服各種困難𓀐,積極創造條件,開展科研攻關♢。今年7月,詹其文教授的最新研究以《光學渦環》(Toroidal vortices of light)為題作為封面論文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《自然•光子學》(Nature Photonics)上🚾,向國際學術界證實了“雕刻時光”的可能。很多學生好奇,像詹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在實驗室裏與光打交道🤴,要如何才能耐得住寂寞?然而,詹老師的回答是“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,不寂寞。科學探索就是不斷地‘開疆拓土’,比別人‘多想一步’,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🚘,當你沉浸其中的時候,周末🧓🏻、假期的概念會變得模糊,只有持續創新的過程🧚🏽♀️。” “疫情像是科研‘核’反應的冷卻劑,它迫使我和團隊成員深入地思考和學習,也促使我們更靈活地工作”特聘教授禹德朝老師如是說。
詹其文教授和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開展實驗
疫情防控不放松,復工復研穩推進
6月以來🚨,學院所轄實驗室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的前提下,有序備案恢復開放💊,不少研究生陸續返校推進科研工作。為了切實落實好EON4疫情防控相關工作要求🤾,學院統籌安排🧙♂️,創新團隊的青年專任教師主動承擔起了進校學生宿舍樓的駐樓任務,他們化身“宿管”,負責做好防疫物資↖️、學生一日三餐及生活用品的統計和發放、幫助解決學生入住時及入住後遇到的困難、組織好每天的核酸檢測、樓宇消殺等工作。各系專任教師和院辦老師也積極加入到疫情防控隊伍中,做好進校學生引導等👼🏿,助力EON4防疫大局,推動復工復研穩步有序進行。
創新團隊青年教師俞憲同做好進校學生入住登記